同样的钱,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?
多伦多妈妈网编
作者:虎小久
2019-09-16 09:09
昨天的去伦敦看Air Show文章,有位读者留言,讲到门票贵的问题,一家人进去轻松上百。我觉得这代表了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华人家长的心理。
我 ..
昨天的去伦敦看Air Show文章,有位读者留言,讲到门票贵的问题,一家人进去轻松上百。我觉得这代表了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华人家长的心理。
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,也有个想法,和大家分享。不一定对,只是探讨一下。 ![]() 调整“心理钱包” 在经济学上,有个“心理钱包”的说法。对金钱的支出,其实咱是有感情的。比如辛苦挣来的每一分钱,我们就觉得十分宝贵,花起来舍不得;轻松挣来的钱,我们花起来也轻松;不劳而获的钱,那会不会就胡乱花了? 其实一元还是一元,一百元还是一百元。就是心理感觉上的不同。 再比如,像我举的例,给咱一百元,够一家三口下馆子和看Air Show,我们更倾向于选哪种? 我想不少老中都会选择下馆子,心理钱包会感觉爽很多是不是?我相信去吃饭,这一百元,我们花得心安理得,甚至眼睛都不会眨一下,吃得很开心,很满足。但同样的钱,去玩,就有些舍不得,觉得有些不值,是不是这样? 作为老中,我也不能免俗,其实往往也有这样的心理。不过每当此时,我就会逆向自我暗示,假设出去玩,比吃更开心,更满足;一家人出去玩,就当把这钱下馆子吃进肚子了! 这样磨练一久,我现在选择去玩而不是去吃的心理钱包,感觉更舒服了。不信,你也试试? “HCAP” 计划 “HCAP”,叫“快乐童年游玩计划”(Happy Childhood Adventure Plan),是我自己给自己提出的一个概念。 仔细想想看,我们老中是不是特喜欢那些储蓄计划、投资计划,比如RRSP( 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 )、RESP(Registered Education Savings Plan)、TFSA(Tax-Free Savings Account)。 消费上呢?我们更喜买房、吃饭和子女教育,是也不是?我们也喜欢办各种信用卡,有返现cash back是不是? 为什么不可以有特殊的“Spending Plan”呢? ![]() 我们花在自己身上,心理钱包不是很爽,但花在孩子身上可以更接受的。孩子除了学习成长,其实快乐的童年相当重要。 回忆我们自己的童年,一个快乐的童年,和一个郁闷的童年,差别有多大? 我们往往教育自己和孩子,为了未来而努力,可是我们忽略了,童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。我们生活的每一天,都是人生的一部分。并不是说,明天这一天,比今天这一天更美好。 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,因为可以无忧无虑地玩。但也不能为了让孩子玩乱花钱是吧?但是像Air Show这样的,动辄五十一百,怎么办呢? 所以我们可以引入这个“快乐童年游玩计划”,降低心理钱包。我在积点看电影上,已经很有感受,所以可以轻松借鉴到游玩花费上。 你想,积点的卡,其实相当于返现才1%点多,并不比一些返现卡更实惠,不过是用点数换电影票,心理负担更小罢了。同样的钱,你用返现的现金去买电影票,咱就会觉得有些难受不是? 所以咱也可以建立类似一个计划。比如,把你和配偶每月挣的钱的1-2%,单独存出来,或单列出来,成为一个带孩子游玩的“基金”。 把这个“基金”里的钱,不要当钱,而是当点数。比如这个月,两口子挣了5000元,乘以1%,就有50个点。 你可以告诉孩子,有50个点,让孩子也参与其中。一个点,代表一块钱。等点数积累多了,下次去玩,就看点数够不够“换成”门票,比如Wonderland,AirShow。伦敦的AirShow,要50个点一张票,两口子带个12岁以下孩子,“只需要”100点,那么买票之后,从“HCAP”里扣除100点就好了。 下次要玩,玩什么,那么一边规划,一边“攒点”。一家人是不是更快快乐乐,更有动力呢?出去玩,花这钱,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了。因为这些钱,早就扣出来了,而且当做点数了。 像我们家,看电影都看不过来了,积的电影点数,可以看好多电影,每次看都是“免费”,现在反而没有以前那么多去看了。不过“HCAP”点数出去玩,还是很有劲头的。 新幼教培训 第三个我要分享的概念,是换一种想法看“幼教培训”。 ![]() 其实我们大多数华人家庭,对孩子在课外教育培训上的支出,是毫不吝惜的,一年下来,花费不菲。 孩子学习艺术教育,上夏令营等项目,固然美好。但是不是只有这些课堂,才是“幼教培训”呢? 不一定。 在我看来,带孩子去看各种festivals,去体验各种adeventure,去discover好去处等,也是一种“幼教培训”。一年下来,这些出去玩的花费(不是说一定要出省出国,就在大多及周边足够了),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幼教培训学校的花费了。 这样想一想,是不是感觉花这钱,并不算太“贵”呢? 朋友的孩子,就是这么玩到大的,现在读Ivey,感觉也不错。当然,如果你的孩子,既能玩好,吃好,又能学得一手琴棋书画,歌舞全才,自然更好。 上面只是一点小分享。其实在金钱上什么都没改变,改变的就是一个心理,和帮助这种改变的一些小小做法,但孩子得到的,是真实的、快乐的童年。 有时候我们甚至想,一个人假若一辈子一事无成,但她/他有个快乐的童年,也是不错的(除了玩,每一次玩,有父母陪伴,是亲子活动对不对?)。对比一下,一个人功成名就,可是童年忧郁的记忆,还影响着成年的自己,会不会也有些不爽? 欢迎拍砖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