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伦多市1万感染,具体在哪里和什么年龄段?
多伦多妈妈网编
作者:梨花姐姐
2020-05-29 08:54
多伦多,一直是个全球瞩目的城市。几乎是全世界最多元化的,这个地球上,谁还没有在多伦多有个亲戚朋友的?
少数族裔和白人,各占一半一半。 ..
多伦多,一直是个全球瞩目的城市。几乎是全世界最多元化的,这个地球上,谁还没有在多伦多有个亲戚朋友的? 少数族裔和白人,各占一半一半。多伦多市的疫情数据,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样本。 ![]() 早在2003年SARS,多伦多就出名了。 那时全球一共确诊8096人,死亡810,其中中国大陆、港澳台和新加坡,加起来确诊7666,占比近95%,死亡754,占比93%,可是欧美呢,就集中在加拿大,集中在多伦多了。 加拿大2003年SARS确诊251,死亡44,几乎全部在大多伦多。加拿大以外其他欧美国家,只死了2个,一个在法国,一个在南非。 2020年新冠疫情,纽约替代了七年前多伦多的位置。不过多伦多,依然是个重灾区。 根据多伦多市(CityofToronto)5月26日的数据,多伦多市确诊已经突破一万,达到10525人。注意,这里只是270万人口的多伦多市,而不是640万人口的大多伦多(GreaterToronto Area,简称GTA),大多伦多目前确诊大概是1.9万。 不过多伦多市的新冠确诊和死亡,在四月中旬已达到峰值,四月底五月初以来,一直呈下降趋势。 多伦多市的疫情数据(5月26日):
按性别来看:
就多伦多市的情况,在新冠确诊上,女性明显比男性要多。不知道会不会是女人比男人长寿,养老院里女性比男性会多一点? 按年龄组来看: 其实从年龄来看,各个年龄阶段,新冠病毒感染几率,没有太明显的差异。没有像死亡率差别那么大。
去掉一个最低端19岁及以下,去掉一个最高端90岁及以上,其他各个年龄段的,感染几率都差不多。 所以不要看见死亡的多是上了年纪的,就以为年轻的没事。一样容易感染的,即使不死,也会遭罪受。下面我们看住院的情况就知道了。 不同年龄组重症情况: 加拿大采取的是轻症在家自我隔离,重症送医院治疗的办法,所以虽然感染多,依然没有超过医疗负载。
看上表,即使19岁及以下,也有送医院进ICU甚至插管的。年轻人抵抗能力強,30岁以下无死亡。 随着年龄增高,死亡率明显增加。多伦多市70岁以上新冠死亡病例,占了全部新冠死亡病例的87.7%。 (146+284+254)/780=87.7% 这说明什么呢? 这说明老年人很不幸,还说明年轻人运气好。因为这次病毒主要攻击的是老年人,可是每一次都是这样吗?那可不一定。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,专攻20-35岁的青壮年。万一哪天,再来一个类似1918年的那类病毒,你说以我们现在全球的科技水平和文明程度,你说怎么办? 按各个社区看: 多伦多市有270万人口,是北美第四大城市。一直以来,都只给总的疫情数据,没有具体细化到士嘉堡、怡陶碧谷、约克、东约克、北约克和老多伦多(Old Toronto),更不用说140个社区(neighbourhoods)了。 数据不够细,不是没有,而是一直没公布,可能官人们有考量,担心互相有排斥。不过最终,还是于昨天公布了,认为公布比不公布,利大于弊。美国纽约市,可是按照每个邮政编码公布的疫情数据。 多伦多市下140个村(neighbourhoods),全都有,没一个拉下。 简单看下地图:颜色越深,表示确诊病例越多。 ![]() 随便这么一瞥,就可以看出,多伦多市西北和东北最多。西北那一块,和旺市接壤,旺市在约克区里,确诊是最多的;东北那一块,和约克区的万锦市接壤,万锦市,在约克区里确诊排第二,同时也靠近杜尔汗区(Durham Region)的皮克林,皮克林的确诊也很多。 从族裔来看,这几片地区,是印裔和黑人同胞聚居区。这里不是歧视,而是就事论事。华人聚居的那几个村,相对较少。 从这张地图看,整体上,也是越富有的地区,确诊较少。但也不绝对,downtown和士嘉堡一些社区,平均收入不高,但确诊也不算高。 按确诊数100以上的社区排名: ![]() ![]() 注意,这些确诊,是按感染者的住址来算的。住在这里,并不表示他/她一定是在这里感染的。 从以上看,怡陶碧谷北部、北约克西部、士嘉堡东部比较集中。大名鼎鼎的Jane-Finch地带,还是最多的。约克大学的校园靠近这一带,也会受影响。 此外,北约克西部和怡陶碧谷北部,靠近旺市,那一带Steeles沿线都是工厂区,打工者众多,不知道是否也和这有关系。 多伦多一直不公布疫情的地区细化数据,可能担心大家有地域歧视,但实际上一公布,也就那么回事儿,和我们以前各种地图分布,大致都差不多。多伦多市,在地域上就是这么个分化状态,地区不平衡。看看以后可以怎么改善。 大致上,北美第四大城市,人口270万,几乎来自全世界所有国家地区的人都有,亚非拉和欧裔各占一半一半,新冠确诊刚好突破一万,不多也不少,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样本。 算数据也简单,你想得个什么比率,简单除以1万就好了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